拥新社-拥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

热门关键词:  早点回家z  国私会  重庆  技术方案  

在家乡黑土地上镌刻的浮世绘 ――读《景宽散文选》

来源:未知 作者:总编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1-01-07
摘要:在家乡黑土地上镌刻的浮世绘 ――读《景宽散文
在家乡黑土地上镌刻的浮世绘
――读《景宽散文选》
作者:滕宗仁  记者:李国华
 
      这是一个遥远又亲近的乡村乡野故事,说它遥远是因为作者描绘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,说它亲近是因为它曾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,那里有生我们养我们的父老乡亲。
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
      这是一幅关于家乡的浮世绘,展示了一个个乡野的家长里短,生老病死,淳朴民风,男欢女爱,爱恨情仇。那些故事就发生在距省城百余里的肇东黑土地上,就发生在松嫩平原的甜草岗,就发生在太山屯,就发生在新城乡,就发生在麦草垛,就发生在千鹤岛。那些我们曾经多么熟悉,现在又是十分陌生的乡亲一个个地向我们走来。
一、题材广泛写乡愁
      景宽这部《散文选》共收集、整理、创作了155篇散文。主人公完全生活在乡野,故事的内容十分丰富,情节饶有风趣,人物栩栩如生,虽以散文形式呈现,却是现代版的《故事新编》。这里涉及八个方面的内容:一“星河无波”是用咏物诗承载作者的新观察;二“草木含情”是用地标素描承载生命的律动;三“大千世界”是用民间故事承载生态文明;四“睹物回眸”是用民俗忆旧承载作者的乡愁;五“往事如缕”是用民间趣闻承载童年往事;六“人生百态”是用记录承载友人和民间高人;七“家族血脉”是用人物特写承载血脉亲情;八“五味杂陈”是用哲理遐思承载作者的爱憎褒贬。
乡愁是什么?是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;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;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;是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。
于是作者写出了血脉亲情:《父亲这辈子》洁身自好,于工作,干到了自己能力的极致;《父亲的目光》:“每当临走时,父亲总是挽着我的胳膊,一直送我出小区,然后千叮咛万嘱咐:‘你耳朵不好慢走,过马路前后瞅瞅,等没车了再过’”;《岳父》:“一个已婚的男人都有两个父亲,一个是生身之父,另一位便是岳父”,“岳父姓江,名海林,庄稼把式样样精通”;《大舅》“临上学时,大舅又来嘱咐我,舵把子可是掌握在你手里,车上坐着你一家子人,往哪里开你掂量办。大舅还怕说不明白,就直接了当地说,将来你当啥不能当陈世美,大舅从来没给别人担过保,你可别让大舅坐蜡呀!”作者写父亲有朱自清《背影》的情致;写岳父透视着作者对妻子的情感;写大舅的殷殷语、拳拳心是对作者一种“得天独厚”的关爱。
于是作者记录了许多民间高手:《骄子》写一个知青出身的企业家楚留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业绩;《雪魂》记录了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阿牛、肇东市国画院长池春举,造化的优惠,时代的洗礼,生活的赐予;《向阳供销社的经理》是“以贾焕章为代表的乡村供销社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吸纳了多少农民的目光,点亮了多少农民的希冀,温暖了多少农民的心”;《老鞋匠》写了小曹的感恩和诚信;《电焊匠》写了大国工匠的范儿;《铁匠》写了打铁火花四射,铁匠精神永存;《老瓦匠》写了师徒如父子的行业情感。
于是作者复制了民间趣闻:《秋储》是渍菜的指南;《吃的记忆》是时代的印记;《难忘的童谣》精巧的故事,透视着童年的游戏;《过年》的民俗仍然在延续。
于是作者产生了哲思想:《小阳天礼赞》阐述的哲理是价值的取向不在长短、轻重、厚薄,而在及时、适时、适用;《观花》是礼赞美的终结:“一抔净土掩风流,质本洁来还洁去”;《爱有热度 爱有翅膀》通过三组小故事分别说明:爱要有平等意识,爱要润物无声,爱是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的高尚行为。
二、文体自如出智慧
       散文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本。但这个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技巧,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,也不是冷冰冰的理性推理和演绎。这个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精神的境界和心血的燃烧,一种带着生命体温的可触可感的文字。景宽的散文就是这种“诗性的智慧”。
用小说表现家族史:《英子》 是写妻子的,是写与妻子47年的婚史:“她一直支持我写作,家里的活计她全包,不让我伸手,甚至数十年坚持给我洗头、洗脚”;作者曾戏谑地称她为“多功能老保姆”;《这小子活得“滋儿”》是作者的长子,他的人生哲学是:“该勤则勤,该懒则懒,勤要勤得利落,懒要懒得自在,游哉悠哉”;《闲话小儿子》,小儿子是自由撰稿人,和父亲合作完成了电视剧《樱桃》的创作,还独立完成了《樱桃》两部姊妹篇的创作。这老小子的确是搞戏剧的料,他浑身都是戏:“有一次在车上,他突然叫我师父,把我叫愣了:‘谁是你师傅,竟瞎叫!’他笑嘻嘻地说:‘老头,忘了,是您教会我编剧的,我可是您第一大徒弟呀!’”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无疑极见功夫,每个人物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,人物性格把握得鲜明而准确。景宽追求的是明晰性,因而不做那些含糊不清的性格多元性的揭示,同时,还表达出自己明朗的倾向性。对妻子他是“糟糠之妻不下堂,贫贱之交不能忘”;对两个儿子则是:“知否兴风狂啸者,回眸时看小於菟。”
用散文记述乡野见闻:《下乡三记》写的是回乡见闻。《下乡散记》和《老哥》这两篇散文都写的是去老哥家看到的山乡巨变。老哥说:“这昝庄稼人享福,种地有播种机,除草有除草剂,收割有收割机,不用挨大累了。”《下乡偶记》是写去太平屯外甥家因吃珍珠鸡和狗肉,使作者感到“坐立不安”,作者认为“世间凡是生命,都应该是平等的,人类是万物之灵长,应该善待生命。”《下乡杂记》是写留守老人的故事:“在乡下,看不到牛、马、狗,空房子多,留守老人和孩子多,这是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。”《老民主街》是作者的出生地。这里是城乡交界处,民风淳朴。“老民主街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,以给城里人提供各种应时的蔬菜为营生。俗称为‘菜农’,隶属于肇东镇政府管辖。这里除了菜农,还有一些工匠,诸如木匠、鞋匠、瓦匠等小手工业者,也有零星的小公务员,附近豆腐坊、粉房的工人。邻里间相互求借,那是常有之事。若是借米、面、豆油,还回的时候特意多添一点,以表酬谢。”
       我们常常说美在于发现,而我们也常常就忽略了平常生活中的朴素之美,景宽的散文,让我们感悟到,如今自己对日常生活感受力的缺失和艺术审美力的疲惫。
对戏剧的酷爱和追求:景宽是国内著名的戏剧作家,他写的戏剧《夕照》,被一代话剧泰斗李默然推向了小剧场高峰,他创作的电视剧《樱桃》走红银幕,感动全国观众为之振奋,为之垂泪。这部散文集到处都能体现他的戏剧桥段,同时也记录了他对戏剧艺术的苦苦探求。
     《秋韵无声》是用四个蒙太奇镜头组接一对老夫妻的空巢生活。《问字》充满了生活中的诙谐,看了都会笑喷。《丫丫和牛牛》使两个性格不同的一对青年男女的形象跃然纸上,是创作剧本的好素材;《一只宠物狗的天上人间》是一个反腐倡廉的小故事,它由官太太的“儿子”变成了流浪狗“小可怜”,但它的灵魂却得到了净化。《当菜农》是景宽为了写剧本对生活的真体验:原创剧本二十集《绿梦》(后改名《庄稼院里的年轻人》)就是在大棚工作房里完成的。由于有了大棚种菜生活,写剧本时便发生了许多生动的细节。我们知道,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艺术的生命。正是。“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”
为家乡的诗人树碑立传:在《乡土诗人的低吟浅唱》中,他为诗人刘恩柱做了一个雕像:“一个高高大大像弓的身影,却驮起了用诗歌净化灵魂的使命;一张饱经沧桑的脸,却印证了风风雨雨七十年的农民历史;脑瓜顶上稀疏的头发蓬乱,却象征着老秋收割归仓后的大地慷慨付出的精神;下巴颏和两腮的白胡茬子总也刮不干净,却验证了他的心思全部用在琢磨诗句上;肿眼泡里带血丝的眼睛,却闪烁着睿智的光;一双撸锄杠的老手青筋暴出,却拿着写诗的笔六十余年没有放下。”在《古镇小镇的诗人骥夫》一文中作者记叙了与骥夫及江山三人喝酒煮酒论英雄的场面。剧作家景宽居然即兴作起诗来:仨老登/七挂零/肚子小/饭量轻/聊写作/瞪眼睛/若打鸡血/立马年轻/两个菜/还有剩/忙打包/舍不得扔。这又是一个可以写进剧本的桥段。在《我的学生田野》一文中,作者为他的诗集撰写的序言中对田野做了这样的评价:“他有一颗至真至善至美之心,痛恨世间假丑恶的现象,佩服勇于改变苦难命运的人,同情弱势群体。他心直口快,敢于直言,讨厌虚伪,见到不良现象敢于干预,绝不虚以委蛇。他也很清高,令他折服的人极少,一旦发现有值得他钦佩的人,他虚心求教,甚至顶礼膜拜。他有爱国情怀,高尚情操,浪漫性情。他在采访之余,常常怀着一腔激情写了大量的散文、诗歌,成为新时期的歌者”。在《家乡的行旅诗人》一文中,作者点赞了他的文友王培森:“他能够成为行旅诗人,首先有一个好身体,这得益于曾在部队锻炼,其次就是他把写诗词当做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,一路行走一路吟,山川留足迹,诗词画廊留墨痕,行旅人生让他越活越年轻。”
三、风格凸现重人物
      在这部《景宽散文选》中,有相当数量的篇什都是按小说的架构来写人物的。抓特点突出人物形象,抓细节突出人物性格,抓场景突出典型环境,抓方言突出浓郁的生活气息,抓民俗突出历史沧桑的厚重,使景宽的散文别具一格。
成功的细节描写:如描写剃头匠:“剃头匠也常来过,背着工具包,左手拿着尺把长的像食品夹子一样的白铁嗡子,右手拿着一根筷子粗细的白铁棍,把白铁棍伸进嗡子中间一划,发出很悦耳的‘嗡声音’。老爷爷们便知道剃头匠来了,有头发长的便出来把剃头匠叫到家里,剃头、刮脸,顺便刮耳朵眼毛儿,剪长鼻毛。我们小孩儿经常挤在窗下看热闹,经过剃头匠这一捯饬,原本像刺猬一样的脑袋变得溜光锃亮像个肉蛋,我们开心地大笑。”这段细节描写,使声音、形象、行为、职业特点全部烘托出来。
精彩的场景描写:如“马‘咴咴’、牛‘哞哞’、狗‘汪汪’――构成了乡村特有的三重奏”;又如:“蓝天、白云、骄阳、荒地、青草、羊群、坟茔。还有孤零零地吹口琴老汉――构成一幅凄美的画面。”这些简洁的场景描写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村素描,画面感、现场感、时代感三者并存。
娴熟的方言民谣的运用:掏登、打提溜、好嚼果、打八刀,这些都是当时农村普遍流行的方言;下雨了,冒泡了,王八戴草帽”;呜哇嘡,呜哇嘡,娶个媳妇尿裤裆;四大不许碰:木匠的斧子、瓦匠的刀,跑腿子行李,大姑娘的腰。这些民谣俗语,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城市也经常使用,这些语言的运用,增添了浓郁的地域特点和生活色彩。
特征的人物刻画:如在《老大》一文中,对龙江戏剧作家邵宏大的语言描写:“他说,《海港》中的方海珍是‘老处女’,为了革命事业不嫁人;《龙江颂》中的 江水英也是‘女光棍’,只有革命性,没有人情味;《沙家浜》中 阿庆嫂,好不容易有个丈夫阿庆,还‘跑单帮’去了,阿庆嫂守活寡……八个‘样板戏’有革命豪言壮语,没有生活情趣,没有一出里面有爱情的情节,可是,生活中咱中国人生孩子最多,全部下黑蔫捅咕,光作爱不懂爱,光生孩子不懂优生学。”把这个戏剧家的独立特行,语言幽默犀利,粗俗有度,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性格特点,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饶有风趣的风俗再现:这部《散文选》还是一部风俗史大全。作者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描写对象有着非同一般的了解和理解,并十分得体地将其编织成在叙事过程中纵横交错的文化节点上,从梨花老树到乡间土道,从靰鞡到锄头,从大饼子到大眼儿窝头,从泥火盆到捽泥泡,从叫魂到童谣。每个节点都有风俗做支撑,成为情节推演的辅助力量,使人物、行为、语言和环境风俗融为一体,既富有神秘气息,能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想象,又能够呈现几代、十几代、几十代黑土地农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真实状态,强化了这些散文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。
四、成功借鉴有共鸣
       我是在2019年9月,由省社科院文学所和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,由省农垦系统牡丹江管局承办的“北大荒知青生活全景式的再现――长篇小说《融雪》的作品研讨会”上认识景宽的。期间,他做了一个《谈微电影写作》的讲座,后应鸡西市政府的邀请,他又到鸡西编写了一部电视连续剧《乌金怒火》的情节大纲,也在鸡西做了一场《关于电视剧写作》的讲座,我们有过几次促膝交谈,我还认真地研读了他的小剧场话剧《夕照》的录像和剧本。通过上述接触,不难透视和了解景宽做人的情怀和心志:朴实无华,温文尔雅;勤奋耕耘,著述等身;君子德风,书生本色。我和他一见如故,相识恨晚,连他的夫人“英子”和我的夫人“莲子”居然也成为了微友。“纸上笛声终不空,百代千秋有共鸣。”我和他在经历和阅历上有三同:
恢复高考坐上末班车。他在《英子》那篇文章中说:“这时英子才明确表态:你考上大学不容易,我支持你上学,家里的事我来管。”于是,景宽考取了省艺校首届编剧大专班,那时他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;我也是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,考入了师范学校的大专班后,又专升本念了黑大本科中文系,那时我也是两个儿子的父亲。曾在念和不念之间犹豫徘徊,是妻子坚定不移地支持丈夫念书,英子说“你能念上大学就能成为家庭的顶门杠,我愿做一个小支柱,让我们同舟共济,用知识改变命运。”
狗猫命运遭坎坷。他家养的“大黄”被野蛮的打狗队活活的打死,虎斑猫和家人处成很深的情感,病死后由景宽和老伴儿一起把它掩埋在梨树下。我家在上世纪70年代曾养了一条大黄狗,“文革”中 造反派专门在夜间搞打砸抢,正所谓“月黑杀人夜,风高放火天。”大黄狗可能也看不惯造反派的恶行劣迹,就放出声音做出反应,连扑带咬,结果就让我们前趟房邻居家的造反派用火药枪打中,过不几天,当狗预感到自己不行了,就静静地离家出走,不知所终;我家养的黑白相间的小花猫,和我们一起生活了11年,我晚间写文章无论到什么时候,它都在桌子一脚陪着,早上六点钟准时喊家人起床,最后病死,我和妻是用一个大纸壳箱把它埋葬在家跟前的空地里。读了景宽《大黄》和《虎斑猫》,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养的大黄狗和黑白猫,我们都是有爱心和热爱生活的人。
勤奋耕耘有收获。景宽通过他长子的口,为自己做了一幅自画像:“他决不想象他老子的样子,整天坐在家里写剧本,抠扯‘剧核’,全身心投入――过去用笔写作叫‘爬格子’,常常是:从蓝格稿纸抄到绿格稿纸上,再从绿格稿纸又抄到灰格稿纸上,抄来抄去,还经常遭到‘枪毙’;现在换笔了,叫‘敲键盘’,一个字一个字地敲,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,结果写出来的东西经常找不到‘婆家’,而成为‘嫁不出去的姑娘’,甚至是永远的‘老处女’。以致累秃了脑袋,累聋了耳朵,累得走路塌拉着膀子,还依旧乐而不疲。他可不干这种‘一条道跑到黑’的傻事。”这段描写很传神,既是景宽写作生涯的自画像,也是我几十年笔耕不辍追索的总结。当然,我不能跟景宽相提并论,他是国家级的著名剧作家,获奖60余项。我虽无高文宏论,而时代风雨却斑驳可见;我虽无优美的散文,但“友情、亲情、爱情”却情溢言表。我们都是使命在肩,奋斗有我的前行者,奋斗的人们最美丽,奋斗的国家正青春。
黑土地本身就是一幅大手笔的画卷,这幅画卷的作者就是景宽,感谢景宽为我们展示了一道久违的风景线!
        家乡有梦不轻回,只因昨夜枕有泪。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,要有一颗敬畏之心。家乡是根,树高万丈离不了;家乡是月,云过千山影独明。
《景宽散文选》故事中的主人公,他们都是家乡黑土地上的芸芸众生,他们吃过苦,挨过累,享过福,犯过错;他们哭过、笑过、爱过、恨过;他们积过德,作过损,但他们活得真实,活得坦荡,活得感天动地,他们才是这片黑土地上的主人,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,他们既是庄稼地里的英雄,也不乏孕育出一大批学有所成、术业有专攻的文化人。
(作者系黑龙江工业学院教授,鸡西市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)
 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责任编辑:总编
63K
首页 | 拥军旅行专栏 | 乡村振兴专栏 | 应急救援 | 一带一路 | 社会广角 | 小记者风采 | 书画鉴赏 | 法制频道 | 全国

Copyright © 2020 拥新社-拥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版权所有  技术支持:多米互动

电脑版 | 移动版